岳阳楼区公共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未知来源   2010-11-10 00:00
浏览量:1 | | |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立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加强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创新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规范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公共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全区公共财政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将财政分配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公共领域,以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构建公共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和最终目的。

2、坚持依法理财、民主理财。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草案;严格依法批复和执行预算,依法接受人大和审计部门监督,依法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等监督管理职能;创新执行、监督管理模式,细化预算编制,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3、坚持收入稳定增长。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努力做大做强楼区财政。

4、坚持收支平衡。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以综合平衡为原则编制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财政性资金纳入统一平衡的框架内,增强财政平稀的能力。

三、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增强财政发展实力

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7.1亿元。到2015年,预计财政收入规模将达到11.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十二五”期间,扩展财政收入的涵盖范围,壮大税源,增加税收,增强政府可用财力,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支出投入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和减少一般性财政支出,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范围,集中财力确保工资发放和机关正常动转。财政支出重点投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公共领域,大力支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社会公共需求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支出稳步增长,促进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支持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楼区财政

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项目的投放,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促进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实施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优化第三产业布局,突出发展重点,促进房地产、餐饮业、物流业、文化休闲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突出扶持重点,公共财政将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和重大关键技术加以重点扶持。

4、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力争做到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编制行为更加规范,预算执行更加严肃,资金使用效益逐步提高,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支出基本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建立规范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实施“金财工程”,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收缴效率。

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区各部门所有的收入都在部门预算中反映;区直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全额缴入金库或财政专户,体现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行政机关的非税收入不与支出挂钩,收支脱钩。

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进一步推进“省进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分税制体制的原则实行收入分享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简化管理层级,提高运行效率。

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纯净评估制度。

5、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努力建设法治财政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完善全区财政依法理财制度体系,加强理财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依法理财行为;建立民主理财机制,优化财政法制环境,建立法治财政。

6、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区级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内部监督和会计监督等机制。

注重深化监督层次,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机结合,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有机结合。

充实监督内容,加强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

强化监督手段,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引入财政监督管理之中。

细化监督规程,优化监督成效,清理、修改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职责、强化督办考核,实现财政工作授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监管互动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

四、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内容和措施

(一)强化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1、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和服务、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自主创新项目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都市工业园区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支持都市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财政对工业园区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以保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

3、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搬迁改造和产权多元化改造,促进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大力支持商贸市场流通业的发展。支持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全面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培植税源大户,提高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加强消费品市场监测和分析,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制度,健全粮食、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财政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保障商品市场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5、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帮助外贸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实力;鼓励外贸企业调整出口产品货源结构,努力提高本地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6、促进区级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市对区财政支持体系和政策,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对县市财政的支持政策,加大发展区级经济,促进区级经济协调发展。利用放权、放活等政策,发展区级经济更大的空间,推进区级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努力提高区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全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二)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1、积极创新税收征管手段,完善征管机制,形成征管合力,促进应收尽收。

2、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强化税收征管,规范征管彾,坚决打击偷逃税行为,堵塞税收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3、切实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健全和完善重点税源跟踪服务制度,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搞好服务;进一步完善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预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收入完成情况,研究加强征管的对策,提高征管效率和服务水平。

4、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类分项,规范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完善现行市区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强化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全面实行“收支脱钩”;建立非税收入等政府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查处力度,确保收入应收尽收,防止收入流失。

(三)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创新城市建设机制

1、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对一些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进一步探索以财政补贴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垃圾处理等微利或无利润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以加快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盘活城市公共资源。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和加快实现城市公共资源调整的要求,对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国有存量基础设施,采取拍卖、合资、合作等产权出让方式,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体现收益分享,逐步建立国有资产退出机制。形成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新的资金来源。

3、充分利用政府信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按照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政府信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除利用开发银行贷款等商业银行贷款外,还可考虑其他方式融资。积极争取利用银团贷款,充分利用银团贷款可分散放贷风险及发挥贷款额度较大的优势,化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积极探索利用信托、发行债券等金融工具,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