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区财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
来源:未知来源   2012-02-23 00:00

岳阳楼区财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财政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区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按照“五着力、五彰显”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真金白银的强势财政,打造持续发展的活力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创新财源培植机制,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全面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11年,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9341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6.7%,同比增加21798万元,增长30.4 %。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734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8.3 %,同比增加12219万元,增长32.6%;完成财政总支出110336 万元(含省、市专项追加),占预算的104.4%,同比增长32.5%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壮大财源,彰显优势财政

针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加快财源建设步伐,贯彻落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发展策略,切实完善财政扶持机制,致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培植壮大财源。一是大力扶助企业发展。实施企业联点制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帮助凯美特、鲁良新元、中南科伦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经营效益。二是拓展第三产业空间。依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和新兴商业街区建设。三是全面挖掘潜在税源。通过“五到位”方式进一步挖掘了个体税收和企业所得税,组建16个私房出租税收代征站,完成私房出租税收457万元,同比增长25.2%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密切与上级部门联系,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引导更多的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弥补我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全年共争取调度资金6亿多元,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和全区的正常运转。2011年完成财政收入9341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比重达86.7%,收入总量名列全市第三,收入质量名列全市第二,全区财政工作在全市“三品”工程目标考核中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有力地彰显了楼区优势财政地位。

(二)着力强化征管措施,优化环境,彰显精细财政

2011年,全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增收这一主线,咬定全年目标,强化财税征管措施,健全财税联动、部门联动征管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和乡(街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一是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将乡(街道)私房出租税收任务纳入区政府2011年政府绩效考核,并按财政工作目标双向考核办法,实行同奖同罚。二是执行序时进度机制。密切加强与国税、地税5个征收部门的协作与联系,定期组织分析,跟踪收入进度,切实抓好收入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目标责任管理,及时进行催缴和督促,确保财政收入按8.33制进度入库。三是建立税源监管机制。着力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税源监控,积极推行重点税源专项检查,逐步建立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随时掌握税收入库动态,及时协调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疏通税款流通渠道,加大督查、监控和催缴力度。四是完善征收管理机制。结合我区实际,建立了私房出租税收、市场税收、车辆税收、个体税收等重点行业税收征管机构。通过采取有效的征管措施,全区财政收入连续六年保持年均过亿元的增长,财政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兑现政策,彰显民生财政

以民本岳阳为执政理念,按照公共财政的取向,体现“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积极优化支出结构,认真落实财政支出“五保五压”原则,厉行节约,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设备采购与公务用车费用、临时性报告审批支出、人员编制无序增长补助性支出,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一是保工资。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津补贴发放标准,积极推进医卫部门绩效工资改革。全年财政统发四大家和区直部门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补贴9403万元,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二是保运转。2011年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着力保障基层工作运转,全年乡街支出9141万元,占预算的152.3%;提高站所差额人员工资标准到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社区保障经费到每个社区每年11万元;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60万元。三是保民生。按照公共财政全覆盖的要求,2011年,财力进一步向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惠民政策倾斜,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重点保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农业等公共支出的需要。其中教育支出26009万元,同比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13073万元,同比增长36.6%;社会保障支出19967万元,同比增长33.5%;科学技术支出536万元,同比增长33%;农林水事务支出3994万元,同比增长19.7%;文化体育事务支出858万元,同比增长33%;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64.46万元,发放生态效益林补贴30.84万元,兑付汽摩、家电下乡惠农补贴资金113.7万元四是保重点。补发2010年度干部职工津补贴2455万元,筹措洛王土地购置资金1.05亿元,筹措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资金840多万元,拨付“五创”提质资金4980万元,确保了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得到落实。五是保稳定。2011拨付应急处置经费177.8万元,拨付维稳经费256.4万元,拨付防汛救灾资金134万元,发放春节救助、慰问等资金1000万元,确保维稳专款、救灾专款、慰问专款等迅速到位,及时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督,彰显阳光财政

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一是推进“阳光预算”。 2011年,全区95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区人大调研组和财政局与各部门进行了反复对接,通过“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经区人大会议审定通过后,向所有预算单位公开,提高了政府预算的透明度二是促进“阳光收付”。 我区共有98家预算单位和部门进入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实行了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直接支付率由集中支付改革初期的30%上升到84%,比2010年末提高9%,预算执行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提高了支付透明度和资金监控时效性。三是实行“阳光采购”。 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达到10万元的采购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并确保每次招标活动真实有效,做到政府采购工作“公正、公开、公平”2011年共完成采购项目129个,采购执行金额1653万元,比预算节约222万元。四是建立“阳光账户”。从体制上规范收费收支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以票管收”的管理机制,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五是提升“阳光绩效” 紧紧围绕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监督,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健全“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乡财区管乡用”、“村账乡代理”、“校财局管”、“院财局管”、“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等改革,惠农补贴全面实现一网发放、一卡通到户,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六是打造“阳光平台”。进一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按照省财政厅要求,成功搭建了财政系统视频会议及联网办公平台,完善了财政内网信息平台和区政府门户网站财政子网站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政务公开,提升管理水平。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效能,彰显品牌财政

以“三品”工程为主线推进财政文化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为城服务、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义务植树、义务献血活动,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书记访党员、党员访居民等活动。二是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开展一月一学一讲评活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区文件会议精神并撰写心得体会,举办了“我为财政添光彩”演讲比赛,开展了财政支农、国资管理、预算编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了涉及廉政、学习、考勤、作风、财务、督查、信访、接待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内部监控等 20 多个规章制度,完善了《岳阳楼区财政局规范权力运行职责制度汇编》,并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机关权力运行有章可循。四是强化纪律约束。全力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党员特别是中层以上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岗双责制”,制订财政工作目标双向考核办法和财政系统内审制度,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约束管理。

2011年,我局被省财政厅授予金融与债务工作三等奖,洞庭财政所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标准化财政所;被市财政局授予“全市财政总决算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市“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建设民本岳阳楼区和行政绩效考核红旗单位,授予计生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两个维护”大讨论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李高松等10名同志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黄申荣同志被评为区委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蔡辉平同志被评为区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赵蕴平同志被评为区综治工作和办公室工作先进个人,刘三文、朱雅同志被评为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在全区财政系统2011年“三品”工程量化目标考核中,局党组授予洞庭财政所等6个财政所、预算股等6个股室(局)为先进集体,李顺等32名同志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