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今日楼区 > 政务动态

夙兴夜寐在“距离群众最近之处”(一)——岳阳楼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纪实

来源:岳阳楼区手机报 日期:2018-08-21 09:24 字号:【

群众办事,足不出户或少跑腿;居民生活,尽享“网格化+服务”红利;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近年来,岳阳楼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完善了以“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三合一”工程以及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岳阳楼区方案。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三年来,该区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提升了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先后获评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多项金字招牌。

精心编制“零距离”服务网

8月初,红日社区肖长青等几位老人,要办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他们选择了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就近“一窗”办理。放在三年前,养老金领取还未取消集中认证,老人需奔波10多公里专门到人社部门办事大厅办理,不仅往返劳顿,排队等候费时费力,遇上风霜雨雪天气更是苦不堪言。如今,此类事项可以通过社区平台窗口就近办理,也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APP足不出户办理。

近年来,岳阳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工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区公共服务和网格化管理中心、城市管理委员会、综治中心等,每年开展专题研究会议近20次,持续更新《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要点》,出台《顶层设计方案》。区委书记陈阁辉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他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紧扣“转型发展”主题,转变思维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优化顶层设计,将“三合一”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居民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在具体行动中,该区通过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就近跑一次目标。

2016年初,岳阳楼区开始推进街道(乡)、社区(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年清零”行动,累计投入2.8亿元,新建改扩建便民服务用房31处,新建40个社区服务窗口,建成标准化社区服务平台107个,实现社区服务用房达标覆盖率100%。开展文化、民情、党建、信息档案、党群活动、卫计服务、多功能会议等七个功能室,一个便民服务大厅和一个居民活动广场“七室一厅一广场”标准办公用房建设,规范社区标识标牌,建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平台体系。

同时,岳阳楼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引领,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以社区为基础平台的“零距离”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部门职权向基层下放”,优化服务手续流程、简化审批环节,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办理事项缩短至三分之二。梳理重新编制服务目录,将147项服务事项委托社区办理或在社区查询。将分散的各类办事窗口整合为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多头受理”转变为“一站式服务”。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建文介绍,岳阳楼区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向基层放权。

流程再造工作,消除了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痛点”。与之并举的是搭建信息平台,疏通群众办事的“堵点”。岳阳楼区以信息化服务为支撑,建立健全了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乡)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村)为基础平台的公共服务体系。借助于社区公共服务系统、自助服务一体机、门户网站、网格岳阳楼区公众号、12345公众服务热线等五大网络平台,让公共服务上连“云端”,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大幅提升提高了服务能效。办理公共服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只需按系统提示照单收件,即可完成受理,居民只需在首站提供相关资料,系统将自动把资料存入证照库,以后办事不需再提交相同的证件,所需逐级审批的环节,全部在系统平台中自动流转,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避免群众来回跑。

以107个社区(村)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提供“社区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掌上办事大厅”多种选择,实现了办事时限缩短50%以上,办事材料减少30%以上,网上可办率8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率90%以上,群众满意率90%以上。

标准化社区服务平台体系的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零距离”公共服务,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岳阳楼区建成了以社区(村)为单位的“一公里政务服务圈”。(岳阳日报 张小弓 区新闻中心 钟广宇 尹萍 戚壮波 原文刊发于8月16日《岳阳日报》第3版)